
正文前的福利
1. 領取干貨:
《資金信托合同的節稅簽訂技巧》.pdf 電子書(24小時內免費領取,過期作廢)
領取方式:后臺留下郵箱賬號,2個工作日內發至你的郵箱。
· 正 · 文 ·
分析路徑
商業模式、競爭優勢及財務分析
財務派和模式派——兩種視角
|
財務派 |
模式派 |
基本思路 |
以財務報表、財務指示作為分析起點,觀察公司業務經營的結果
|
從經營模式出發,分析競爭力和未來成長空間 |
關注因素 |
資產的完整性、盈利性、穩健性;盈利的來源和結構;盈利能力的持續性;現金流狀況;
總結:知其然
|
國家產業政策對公司的影響;在產業鏈上的位置;所屬商業的市場空間;在行業中的地位、競爭優勢的持續性;治理結構;
總結:知其所以然 |
優點 |
能相對準確的觀察公司歷史經營績效;可以量化比較公司之間的差異 |
便于觀察公司在產業中的位置和行業中的地位;可以發現公司獨特的價值驅動因素 |
不足 |
過于注重歷史財務表現、難以從報表上分析持續性;財務指標教條化,無法甄別行業差別和公司差別;注重結果忽視過程;容易引導分析者對公司作出過于負面的評價 |
過于注重企業可能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忽視企業本身具備的財務條件;容易簡單化的將行業優勢引申到每一個企業;相對宏觀,無法落實到公司價值,即無法回答“值多少錢”的問題。 |
報表分析三大邏輯切入點

利潤表三點式審閱

財務異常

舉例:
某國內豆漿機的龍頭企業,2008年上市,其招股說明書稱2005年該公司推出新產品五谷系列,相比較原濃香系列產品來講,該產品價格高,且成本低,且近三年來五谷系列產品銷售量占公司豆漿機產品銷售總量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
給大家提供兩個表格信息:


應有的職業關注:
應該對2007年這么高的毛利率產生質疑。
2005年2006年該公司的單位成本高度趨同,2007年兩個系列產品成本均大幅下降,其中五谷系列每臺成本降低51元。濃香系列每臺成本降低58.63元。
這說明該公司2007年度毛利率大幅上升的原因不是產品結構調整而是單位成本大幅下降,但該公司招股說明書中卻未披露成本下降原因。
下面請大家本著職業懷疑精神看看,可能性有哪些?
第一種可能:2005年、2006年為了逃避增值稅,少報收入導致毛利率偏低;
第二種可能:2007年度虛減成本,虛增利潤。
第三種可能:將2007年以前年度收入,推遲至2007年確認。
但是我們會發現,2008年該公司上半年收入又實現高速增長,但毛利率卻下降了5%,所以其2007年虛構收入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有可能是以前年度收入推遲到2007年度確認。甚至即使是2008年該公司單位成本也存在低報的可能性。
該公司4%的制造費用,說明其固定制造費用很低,規模效應所帶來的固定制造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么如果說成本降低了,可以理解為原材料成本因為規模采購降低單位成本,現實是原材料與人工成本這些年都在逐年走高!那么就是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引發的成本下降,但招股說明書中也未說明,其對成本的影響。
質疑:一邊是單位成本上升,一邊說是單位售價在降低,毛利率卻大幅上升,這根本說不過去。
那么,我們可以懷疑,要么該公司歷史上隱瞞收入偷逃增值稅,導致毛利率偏低,要么是上市前后為了高價發行及支持股價高位運行虛構收益,否則難以解釋其反復無常的毛利率。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進一步發現,該公司2008年上半年銷售額超過2007年全年總和,而2007年該公司實現銷售438.52萬臺,假設單價不變,2008年上半年,已經累計實現500萬臺,可是招股說明書闡述,該公司的產能只有500萬臺,募集資金主要目的就是投產年生產800萬太豆漿機的設備。按照其2008年的業績,其產能全年大概在1000萬臺左右,那融資這么多錢干什么?可想而知。
我們再進一步發現,該公司賬上一直以來一分銀行貸款也沒有,如今一下子要融資15億元現金,而2008年上半年年年報中貨幣現金高達18.27億元,真不明白這個公司這么有錢還要IPO 呢?
可見,無論該企業是否真的存在舞弊,分析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確定需要審查的程序。
當然這其中我們應該注意舞弊的信號。ê竺媪谐,時間關系不講)
另外一種思路,分析性復核也是我們為發行人尋找合理的理由,幫助其順利過會審核的重要方法。
哈弗分析框架
基本戰略分析工具
競爭戰略分析
會計分析
辨認危險信號
常見的危險信號
◆未加解釋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動,經營惡化時出現此類變動尤其應當注意
◆未加解釋的旨在“提升”利潤的異常交易
◆與銷售有關的應收賬款的非正常增長
◆與銷售有關的存貨的非正常增長
◆報告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量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
◆報告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
◆過分熱衷于融資機制,如與關聯方合作從事研究開發活動,帶有追索權的應收賬款轉讓
◆出人意料的大額資產沖銷
◆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的大額調整
◆被出具“不干凈意見”的審計報告,或更換CPA的理由不充分
◆頻繁的關聯交易、資產重組和剝離、股權轉讓、資產評估
◆不斷并購
財務分析
財務指標體系

財務分析架構
Du Pont 財務指標分析法



產品分析框架
波士頓矩陣

價值鏈接分析

Business chain 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
企業的基本競爭戰略咨詢模型
競爭戰略分析

S-C-P分析方法
STP
市場細分(Market Segmentation)的概念是美國營銷學家溫德爾·史密斯(Wended Smith) 在1956年最早提出的,此后,美國營銷學家菲利浦·科特勒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溫德爾·史密斯的理論并最終形成了成熟的STP理論 (市場細分(Segmentation) 目標市場選擇(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它是戰略營銷的核心內容。
生命周期分析

行業生命周期





為何傳統會計指標-規模和會計利潤與EVA業績不同?
-
EVA是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業績的綜合反映
-
EVA 考慮股權成本,反映股東對不同行業、不同項目風險綜合后的機會成本
-
EVA 調整,對利潤、資本占用進行調整,消除非經營性因素對業績的影響
-
EVA 能準確揭露企業經營的經濟效益,并與上市公司市場價值緊密相關
KSF
關鍵成功因素指的是對企業成功起關鍵作用的因素。關鍵成功因素法就是通過分析找出使得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然后再圍繞這些關鍵因素來確定系統的需求,并進行規劃。
關鍵成功因素法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步驟:(一個完整的KSF分析方法主要有五個步驟:1、公司定位;2、識別KSF;3、收集KSF情報;4、比較評估KSF;5、制定行動計劃。)
KPI
企業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并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關鍵績效指標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員工作績效表現的量化指標,是績效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盈利能力分析
1.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該比率越大,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2.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100%;該比率越大,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3.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100%;該比率越大,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4.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該比率越大,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5.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該比率越大,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6.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該比率越大,企業的經營效益越高。
(二)盈利質量分析
1.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平均資產總額)×100%;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2.盈利現金比率=(經營現金凈流量÷凈利潤)×100%;該比率越大,企業盈利質量越強,其值一般應大于1。
3.銷售收現比率=(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00%;數值越大表明銷售收現能力越強,銷售質量越高。
(三)償債能力分析
1.凈運營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資本-長期資產;對比企業連續多期的值,進行比較分析。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3.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4.現金比率=(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5.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流動負債;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6.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100%;該比值越低,企業償債越有保證,貸款越安全。
7.產權比率與權益乘數:產權比率=總負債÷股東權益,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產權比率越低,企業償債越有保證,貸款越安全。
8.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利息保障倍數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9.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利息費用;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
10.經營現金流量債務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債務總額)×100%;比率越高,償還債務總額的能力越強。
(四)營運能力分析
1.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次數=銷售收入÷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5÷(銷售收入÷應收賬款);應收賬款與收入比=應收賬款÷銷售收入;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2.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次數=銷售收入÷存貨;存貨周轉天數=365÷(銷售收入÷存貨);存貨與收入比=存貨÷銷售收入;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3.流動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次數=銷售收入÷流動資產;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5÷(銷售收入÷流動資產);流動資產與收入比=流動資產÷銷售收入;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4.凈營運資本周轉率:凈營運資本周轉次數=銷售收入÷凈營運資本;凈營運資本周轉天數=365÷(銷售收入÷凈營運資本);凈營運資本與收入比=凈營運資本÷銷售收入;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5.非流動資產周轉率:非流動資產周轉次數=銷售收入÷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5÷(銷售收入÷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與收入比=非流動資產÷銷售收入;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6.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次數=銷售收入÷總資產;總資產周轉天數=365÷(銷售收入÷總資產);總資產與收入比=總資產÷銷售收入;與行業平均水平相比進行分析。
(五)發展能力分析
1.股東權益增長率=(本期股東權益增加額÷股東權益期初余額)×100%;對比企業連續多期的值,分析發展趨勢。
2.資產增長率=(本期資產增加額÷資產期初余額)×100%;對比企業連續多期的值,分析發展趨勢。
3.銷售增長率=(本期營業收入增加額÷上期營業收入)×100%;對比企業連續多期的值,分析發展趨勢。
4.凈利潤增長率=(本期凈利潤增加額÷上期凈利潤)×100%;對比企業連續多期的值,分析發展趨勢。
5.營業利潤增長率=(本期營業利潤增加額÷上期營業利潤)×100%;對比企業連續多期的值,分析發展趨勢。